王焰:做学术出版不能“急功近利”

王焰:做学出版不能急功近利

王焰 中国社会科学网

img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王焰

          做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项目,一直是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出版社不断追求的文化担当。自创社以来,华东师大出版社在整理典籍、引进西学,发展教育、繁荣文化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树。近年来,华东师大出版社格外注重学术出版“大项目”布局。我认为,做学术出版不能“急功近利”,对于有文化积累、有传承、创新价值的重要图书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需要从出版社层面调动资源,谋篇布局。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重点规划领域中布局选题,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的文艺》收录文艺评论界11位专家学者对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文学艺术变革与发展所做的回顾与思考,从文学、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歌剧、舞剧等多个领域展开论述,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在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人需要认识、理解和研究非洲。华东师大出版社策划的“六点非洲系列”于2021年推出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的《非洲现代史》,该书立足中国视野,反思西方史观,力图为中国理解非洲提供一套知识参照系。2022年计划推出《现代非洲经济史》,该书曾获非洲图书界最高荣誉“诺玛出版奖”,从非洲本土学者的视角讨论了殖民主义进入非洲后给非洲带来的种种变化,内容涵盖环境和人口、农业、采矿和制造业、贸易、帝国主义等。

         在音乐学方面,“六点音乐译丛”推出过《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论巴赫》等重磅图书。今年初推出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多诺的《贝多芬:阿多诺的音乐哲学》,还将重点推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牛津西方音乐史》(五卷本)。该书由俄裔美籍音乐家塔鲁斯金历时数十年撰写完成,开辟了独立于西方学术框架之外的一条音乐史研究新路径。

 

依托大学学科优势,打造学术出版高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在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深厚的学术底蕴,坚定不移走“大教育”发展之路,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大教育”为出版宗旨,不断巩固学术出版特色。如华东师大出版社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项目有:《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陈廷焯全集》《明清词谱要籍整理与汇编》《诠释学辞典》《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研究丛书》。

        《明清词谱要籍整理与汇编》也是上海市文创基金支持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词谱研究与《词律》《钦定词谱》修订”成果,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惠国主编。丛书整理和汇编目的在于使词谱文献中的精粹得以传世,为研究明清词体发展与词谱编撰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丛书整体规模约20册,2022年度拟出版第一辑6种。

        《杨国荣著作集》,为上海市重点图书,汇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教授17种哲学著作,涉及中国哲学史、中西哲学比较、伦理学、形而上学等多个领域,充分运用中国哲学传统丰富的思想资源,扎根历史,指向未来。

        《中国文字学手册》,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臧克和教授担任主编。本书从语言学以及世界各区域文字的宏观视野,阐述中国文字学的范围及新领域,评述了中国文字学研究的发展过程,提纲挈领,为从事文字学研究的人员提供指导性的权威入门指南。

 

坚持学科化精品化经典化,激发原创学术活力

 

         在学术译著的引进中,坚持学科化、精品化、经典化,更好地为激发原创学术活力服务。《雅斯贝尔斯著作集》(第一辑),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汇集20世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大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各个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全面、系统体现其思想丰富性。2022年拟出版《时代的精神处境》《罪责论》《我们时代的理性与反理性》《大哲学家》等。

         六点图书的“经典与解释”丛书始终关注“源”与“流”。一方面着眼于经典本身,另一方面也引进一些对这些西方经典的解释性和研究性著作。今年,华东师大出版社将陆续推出精装注疏版《尼采全集》,目前已出版第一本《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下半年推出《朝霞》,计划用几年时间将尼采著作的注疏版全部出齐。新版《尼采全集》对已出版的译本邀请译者重新校订、增补注释,或重新翻译,同时广泛采纳德、法、英文本的校勘性和解释性注释以及其他研究性注释,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中译者注,力求为尼采著作的汉译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古典语言方面,华东师大出版社先后推出了《凯若斯——古希腊语文教程》《希伯来文语法教程》《拉丁语语法新编》《剑桥古典希腊语语法》等,今年还将推出复旦大学白钢教授编著的《古波斯语教程:语法·文本·词汇》。

         在做好西学翻译引进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激发本土原创学术思想的活力。“六点评论”系列自2012年推出以来,已出版28种,作者包括刘小枫、汪晖、赵汀阳、张志扬等国内知名学者。近几年来更加重视发掘和培养来自北大、复旦、人大、南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年轻学者,如2022年即将推出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军锋的《修昔底德四论》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国华的《黄金和诗意——茅盾长篇小说研究四题》等。

 

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学术走出去,传开来

 

         在版权输出方面,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学术走出去,传开来,通过有效输出扩大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年初,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公布,华东师大出版社《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英文版)、《非洲现代史》(英文版)入选重点项目;《汉语思想的文体形式》(英文版)、《中国艺术哲学》(法文版)入选一般项目。

         华东师大出版社将继续做好《冯契文集》《杨国荣著作集》等原创学术佳作的外译和输出,让中国学术走出去,扩大中国学术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展望未来学术出版 促进“三大体系”建设

 

          随着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主题,学术出版在未来必将回归初心,以不断推动人类文化积累和社会进步为目标,促进重要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共享。学术著作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未来会在书稿的学术质量、学术水平方面提高门槛,在学术出版物的评价体系方面明确标准。

          随着出版进入融合出版时代,以数字化和互联网为背景的知识服务成为出版行业未来转型发展的趋势,学术出版也将以新技术为内驱力,借助数字化途径,满足新时代读者对学术著作的多样化需求。

         学术出版是高校出版社的天然使命,高校出版社建立的初衷就是为高校科研和教学服务的。华东师大出版社与母体华东师范大学紧密联系,在华东师大优势学科,如教育、心理、人文社科等领域,策划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出版物,将学校的学术优势有效转化为出版优势,并反过来推动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

2022年5月15日 12:4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