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秋鸣 聆阅自然——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实验室举办“昆虫季”系列科普活动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学技术始终是推动人类历史巨轮滚滚向前不可或缺的不竭动力。为培养青少年认识自然的兴趣、树立青少年热爱科学的志向。10月3日至10月8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市顺义区声学科普馆举办了昆虫季系列科普活动,为在场的青少年带来一场别开“声”面的“秋声鸣响乐”探索。

负责授课的科普导师用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在场家庭进行别开“声”面的讲解,让大家从昆虫纲特征、鸣虫种类等方面了解到了昆虫的发声机制和存在意义,孩子们踊跃提问发言,并分组展开昆虫标本的制作,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在欢乐的气氛中将科学的种子散布在孩子们的心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中科院“翱翔计划”志愿者正在讲解吉他的发声原理

科普老师正在讲解昆虫与吉他发声原理的异同

孩子们踊跃提问发言

科普老师讲解昆虫发声种类与特征功能,孩子们踊跃提问发言

孩子展示自己抓到的螽斯

孩子展示自己抓到的螽斯

赵莉蔺博士指导孩子们制作蝴蝶标本

科普讲师指导孩子们制作蝴蝶标本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形象生动的了解学到的昆虫知识,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带领下,前往东郊湿地公园开始实践寻声科普之旅,寻找身边的昆虫世界。让孩子们从听声开始,根据生态位寻找昆虫,认识我们的昆虫朋友们都在生态环境虫充当什么角色。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这些小生命,感受大自然。小朋友们以家庭为单位,与父母一起对螽斯、蟋蟀等鸣叫特色的昆虫进行探寻和研究。通过实地捕虫识虫了解虫,培养他们的科学头脑和科学思维能力,增进小朋友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

现场讲解

专家现场讲解

据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戈蜂研究员介绍,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是很好的促进青少年珍重生命、热爱自然的科普主题。此次科普活动是由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自身特点,精心设计,根据不同季节、地区的昆虫多样性和各自生物学特性组织不同的活动,旨在普及常见昆虫知识,将习近平主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思想灌入活动中,借由科技手段,将科学的种子播散于青少年心中,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懂得更加科学有效地爱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以致用,田野实践让亲子互动更加生动温馨

家长和孩子们一同捕捉昆虫

现场的家长纷纷表示,此次科普拓展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近距离接触昆虫活体、与昆虫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孩子树立生态理念和科研思维,会逐渐渗透到未来的所从事的工作中,受益匪浅。与孩子一同捕捉,不仅促进亲子互动,自己也感受到了久违的童年乐趣。一位来自首师大附中的学生则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从害怕昆虫到了解昆虫在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产生了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意识。

科学普及和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强国的“两翼”,故要把这“两翼”放等同位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未来将致力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带领青少年用耳朵聆听大自然、用眼睛阅读大自然,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增强全社会的科学技术意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激活全体劳动者的创新潜能,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得以广泛应用,让数学科学中的极限思想、自然科学中的互补思想、生命科学中的进化思想、社会科学中的和谐思想、思维科学中的系统思想、哲学科学中的转化思想等五种典型的科学思想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讲到:“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共同守护地球家园。而一代代的生态理念和文化传承,需要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一次次科普活动中。中国的少年儿童在昆虫等多样性生物的陪伴中成长,生态理念和科研思维会逐渐渗透到未来的各行各业,为实现“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的人类目标注入新鲜血液。

 

撰稿:李佩璇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编辑:李琴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20年10月21日 08:36
浏览量:0
收藏